课题研究内容

发布时间: 2009-12-22   浏览次数:

 

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江西省赣南、赣北和湖南省长沙县的国家农村科技示范点为例,研究包括无公害赣南脐橙、高档优质稻、无公害灰鹅、有机茶和生态环保淡水珍珠水产业等优势特色产业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及优良品种培育关键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处理与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农村建设示范区乡村旅游体系构建技术和农业多种功能耦合模式等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无公害赣南脐橙产业提升及加工配套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无公害赣南脐橙新品种引进与筛选技术研究 

重点引进优质、高产、抗病、抗逆等特色脐橙新品种,通过对其植物学性状、生长结果习性、果实品质、适应性和抗逆性等的系统观测和综合分析,摸清赣南脐橙新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筛选出适宜长江中下游农村地区南部江西省栽培的赣南脐橙新品种。

2)无公害赣南脐橙果园配方施肥技术研究  

着重研究微量元素对脐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设计不同配方,进行对比试验,研究脐橙在不同生长期最佳施用配方及有机肥与无机肥的最佳比例范围,对不同配方的成本与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得出最低成本效益的配方组合,研制脐橙专用配方肥。  

3)无公害赣南脐橙主要病虫害的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  

重点研究无公害赣南脐橙产区主要病、虫害的危害规律,研究适于产区推广的物理、化学、生物防治新方法;

4)无公害赣南脐橙生态栽培模式研究  

在兴国县高兴镇重点实施五配套生态栽培技术模式的研究。五配套----,是以农产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新型高效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促效,以沼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生态果园系统,优于早先推广的--模式。  

5)赣南脐橙长势和营养品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  

应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光谱反演技术,获取叶面积指数、水分、氮素等有效信息;采用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建立脐橙长势和营养状态检测模型研究,并结合间隔偏最小二乘法和遗传算法优化脐橙长势和营养状态检测模型。  

    2、     高档优质稻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应用湖南省农科院选育,部颁一等优质籼稻品种湘晚籼17、省审湘晚籼 13” 天龙香 103” 等系列优质稻品种  

2)开展高档优质稻保优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3)研究控制稻田污染和稻米质量安全为目标的减肥减药、秸杆还田等配套技术;稻田培肥增效的冬季农业利用及保护性耕作技术集成与示范;(4)高档优质米加工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5)在长沙县建立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建设,其中包括优质稻生产示范面积10000亩,扩建年产5万吨高档优质米生产线1条。  

  3、   无公害灰鹅产业提升及新品种繁育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参照国家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鹅肉》(NY5265)、《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266)和《无公害食品 鹅饲养管理技术规范》(NY5267),结合兴国灰鹅的饲养要求和环境特点,制定兴国灰鹅无公害饲养技术规程兴国灰鹅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并在示范基地推广应用。  

2)在扩建完善兴国灰鹅原种场的基础上,建立1个无公害灰鹅标准化原种场和3个兴国灰鹅繁育和种鹅扩繁场;

3)兴国灰鹅无公害标准化饲养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本项目提出的兴国灰鹅无公害饲养技术规程兴国灰鹅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灰鹅产业化经营模式研究,种草养鹅技术示范推广和无公害养殖技术及无公害标准化饲养示范基地建设。  

4)兴国灰鹅深加工系列无公害产品的开发。以兴国灰鹅为原料,总结提炼民间传统烹调加工技术,开发出百丈泉腊鹅和盐水鹅等系列产品。  

  4、   有机茶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应用湖南省农科院选育,列入国家科技部重点推广的白毫早槠叶齐黄金茶等优良品种,开展适合丘陵区有机茶丰产栽培的茶园生态系统优化关键技术;  

2)高产茶园水肥一体化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  

3)优质茶品种繁育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4)现代全自动化高档绿茶加工及品牌提升关键技术等集成与示范;  

5)在长沙县建立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示范基地1个,包括有机茶叶种苗繁育基地1000亩和有机茶基地10000亩、建设有机茶全自动生产线(500/年)1条。  

  5、   生态环保淡水珍珠产业提升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    生态环保淡水珍珠养殖技术研究,制定1套环保型生态环保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标准;  

(2)    建立生态环保淡水珍珠养殖基地1个,使基地养殖面积达到1000亩以上;  

(3)    完成示范点生态环保淡水珍珠养殖技术推广培训。  

  6、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控制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     农村各种生活和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形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居环境整治,农村有固体弃物无害化处理与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和相应技术规程2-3套;  

(2)     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废弃物进行无公害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研究,建立2个相应的示范基地;  

(3)     项目示范点农村生态环境改造技术研究,促进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村的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4)     使农村生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农业秸秆、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80%以上。  

  7、   农村生态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   农村生态规划和农村生态旅游模式探讨;  

(2)   农村生态资源综合有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体系;  

(3)   红色旅游旧址开发和保护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4)   依托示范点的特色果树产业,探讨并研究出农业观光旅游和红色旅游切实可行模式。  

  8、   节约环保型农业多功能耦合关键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  

(1)    节约环保型农业多功能耦合关键技术研究,节约环保型农业多功能技术耦合模式,节约环保型农业多功能耦合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制定;  

(2)    根据江西省兴国县高兴镇示范区的高档优质稻特色农业特点,探索节约环保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以沼气工程为纽带,连接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种植业-养殖业-沼气-种植业循环链,并实现科技成果示范;  

(3)    利用江西省革命老区兴国县红色旅游特色,结合其特色产业赣南脐橙,建立旅游-观光农业节约环保型农业多功能耦合模式,并实现科技成果示范;  

(4)    结合湖南省长沙县示范区的高档优质稻特色农业特点,建立--节约环保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并实现其示范工程。  

     

  9、   新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1)    新农村特色产业有效信息资源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立足当地实际情况,开发示范区特色产业的各类信息资源,并建立示范点资源库为主体的分布式农村信息资源库  

(2)    新农村特色产业公共信息平台搭建关键技术研究  

农村特色产业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方案研究,包括信息中心建设方案,地市到县、到乡一级的连接传输方案,信息与农户、农技人员和企业的对接落地方案,与科研院所、专业市场的联通方案,与涉农行政、事业单位办公平台接入方案。  

(3)    新农村特色产业技术队伍培育关键技术研究  

从事信息的提供和利用的信息员队伍建设成为体系建设的重要工作。主要解决信息源建设、信息的对接落地和应用示范体系和推广机制方面的问题。